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古代名人教子100条(古代名家诫子书)

古代名人教子100条(古代名家诫子书)(1)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处世做人智慧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借鉴之处。在这些优秀的古代家训中,有着“诫子书”这一特殊的类别。

“诫子书”,顾名思义,诫是告诫、劝告,子是儿子,书是书信、家书。《诫子书》主旨是劝诫自己的儿子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今日,知行君整理出中华历史长河中几篇“诫子书”的佳作,以飨读者,与君共勉。

古代名人教子100条(古代名家诫子书)(2)

诸葛亮《诫子书》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家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原文大意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褊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古代名人教子100条(古代名家诫子书)(3)

作者简介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中国人心目中智者的化身。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后,对促成孙刘联盟和成立三国鼎立的局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忠于蜀汉政权的自我评价,因此他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的代表。

作为一名智者,诸葛亮自然知道教育子女的重要性。《诫子书》是诸葛亮在临终之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这封诸葛亮的最后一封家书成了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家书品读

《诫子书》的主要作用就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建功立业等。作为诸葛亮临终之言,应该说这封信是诸葛亮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去教育儿子。作为一位才学渊博、品格高洁的父亲,诸葛亮对儿子有着无限期望,他教育儿子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在这些简练严谨、智慧理性的文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天下为人父母者的爱子之情。作为教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诸葛亮的这封家书言简意赅,在教导儿子做人治学的道理时,着重论述了“静”可以让人成功,而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启迪和思考。

古代名人教子100条(古代名家诫子书)(4)

羊祜《诫子书》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家书原文

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岁,便诲以《诗》、《书》,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吾不如先君远矣!汝等复不如吾。咨度弘伟,恐汝兄弟未之能也;奇异独达,察汝等将无分也。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自入刑论,岂复惜汝,耻之祖考。思乃父言,纂乃父教,各讽诵之!

原文大意

我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导,能写字的年龄,他就教我学那些可以作为典范的重要文籍;到了九岁,便教我学《诗经》、《尚书》,但是那时还没有得到家乡人的称誉,还没有特别的才能。今天我所得到的官职地位,可说是皇帝误把恩惠赐给我罢了,并不是我的能力所能得到的。我远不如我的父亲,你们又不如我。见解高深,志向远大,恐怕你们兄弟还没有这个能力;才能非凡,智慧通达,看来你们也没有这样的天分。恭敬是道德的首要,谨慎是行事的基础。希望你们言语忠信,行为笃敬。不要随便许给别人财物,不要传播没有根据的谣言,不要偏听诋毁或浮夸的一面之词。听说了别人的过错,可以听,但不要再去宣扬,三思之后再决定如何去做。如果言行不讲信用,势必身受很多指责唾骂,甚至落得以刑罚论处,自取灭亡。我难道只是在为你们怜悯痛惜吗?我是担心要给父祖们也带来耻辱啊。好好想想你们父亲的话,听从你们父亲的教诲,每个人都要认真温习和背诵它。

古代名人教子100条(古代名家诫子书)(5)

作者简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