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致富产业红遍千塬万山(2)
时间:2022-11-22 15: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插件 点击:次
曾经因贫穷对生活丧失信心的张如福老两口,如今依靠红枣原浆酒生产增收,每日快活酿酒、快活生活,还光荣地成为2018年全省脱贫标兵。 该村第一书记杜军峰说,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0400元,贫困发生率由16.4%下降为1.19%,走出了一条红枣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目前,佳县全县红枣栽植面积已达8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40多万亩,有机红枣基地认证30万亩,正常年景红枣产量达4.5�D5亿斤,产值10亿元。红枣加工企业52家、枣业合作社80个,生产有红枣原浆酒、红枣酱、枣片、紫晶枣等系列产品,红枣已成为佳县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啊太阳,你就一个升哎……” 77年前的农民歌手李有源在编唱《东方红》时,佳县贫瘠的山塬川茆上除了生命力顽强的红枣树外,是没有苹果树的。近年来,该县抓住陕西省苹果产业向北扩展的机遇,大力发展能迅速帮老百姓增收的山地苹果。 今年,佳县出台了山地苹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坚持适度规模、农户参与、企业带动、产业融合的原则,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推动山地苹果产业发展。 佳县县长杨政介绍说:“对农户建园面积为50-100亩的奖励5000元,百亩以上的每百亩奖励1万元,规模达到一千亩以上的每千亩奖励10万元。2019年全县栽植山地苹果1.78万亩。” 县委书记刘生胜说,脱贫攻坚以来,佳县按照“长短结合、统筹推进”和“以长带短、以短补长”的思路,大力发展红枣、山地苹果、小杂粮种植、猪牛羊鸡养殖、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持续打造佳县手工挂面、香谷小米、红枣羊、生态猪肉、手工粉条、山野苦菜等特色农业品牌,力争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长短结合的产业增收项目。 拓家硷深度贫困村通过大力发展“红枣羊”养殖,2018年总收益达11.5万元,2019年为49户贫困户每户分红2450元。王连沟村两年时间,白绒山羊养殖规模达到400多只,仅此一项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据悉,佳县目前全县白绒山羊存栏1.3万只,建成年出栏千只羊子养殖基地2个、万头生猪养殖基地1个、万只家禽养殖基地5个。 旅游业是佳县近年来重点培育、积极扶持的又一个脱贫致富产业。通过充分挖掘沿黄文物古迹景观、黄河山水风光、千年枣林风情、民间原生态文化、红色革命史迹等5大类旅游资源,成功将“闲置”资源培育成致富产业。 佳县“大美石窑”(照片由高波和佳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在毛泽东同志1947年转战陕北时曾两次登临的白云山,刘生胜说:“我们目前正着力打造以白云观为主的宗教文化民俗游、泥河沟千年古枣园为主的红枣之乡生态游、黄河水上乐园为主的秦晋峡谷风情游、毛主席转战线路为主的红色革命教育游、赤牛�q陕北民俗为主的民俗文化体验游5大旅游板块,初步构建起了‘全县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的全域旅游格局。” 此前“一无所有”的穷山沟赤牛�q村,通过打造乡土博物馆、乡土风情演出等,为小小的山村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也为周边群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养殖业、加工业、民宿业等兴旺发展,年待游客达30万人次。 佳县赤牛�q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土风情演出(照片由高波和佳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赤牛�q村乡土风情演出的演员都是本村村民。每当夜幕降临,100多村民换上演出服,扛起镢头牵上牛,以最质朴的方式演绎“爷爷的爷爷、奶奶的奶奶”们多少辈子多少代的黄土生活。脱了贫、致了富还欢欣鼓舞当了演员的他们,可以告慰“爷爷的爷爷、奶奶的奶奶”们了——咱这穷山沟不仅富了,还红火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