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业迎三重拐点 逾4亿元大单涌入10只龙头股(3)
时间:2018-05-04 16:4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云安全可在物联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谓物联网,就是移动设备将数据上传到云端,再由云端实现对端设备的控制,从而实现“万物互联”。因此,如何将云安全,特别是端设备的云安全应用于物联网设备中是云安全的一个研究方向。此外,由于一些诸如云工作负载保护平台、微分段、软件定义边界、云端访问安全代理技术等新技术的提出,也给云安全厂商提供了许多发展思路与机会。 边界扩张工控物联网、智能家居潜力巨大 据工控网预测,中国工控系统安全市场2015年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将以每年超过3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目前电力行业由于涉及发电、输配电、用电等一系列的领域,对于通信网络具有充足的应用需求,因此是工控系统信息安全的第一大应用市场。油气石化、化工等行业自动化普及应用程度较高,为第二大和第三大应用市场。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投资很大,且关系民生安全,因此为第四大应用市场并且规模增速高于其他行业。 根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联网的终端设备数将达到501亿台,但联网渗透率仅有3%。即使这样,由于物联网的感知设备遍布几乎所有物理度量参数的采集,因此其数量远超互联网中的智能终端数,并且物联网的感知节点计算机安全防护能力较弱,容易被攻击,预计物联网带来的安全市场将远超互联网。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智能家居的不断渗透与发展,在未来的智能家居中,机顶盒、路由器、家用电器、医疗设备、节能装置、发电设备、家庭机器人、甚至电源插座都有可能成为智能家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这些家用电器有望通过网络与个人智能终端如手机、电脑、汽车连接,从而形成规模庞大的个人家庭“局域网”,成为个人固定资产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认为,智能家居的安全运维有望成为未来网络安全产业的新蓝海。 网络安全产品从防护环节上可以分为电磁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自主可控等多种产品,而仅从网络安全大类又可以分出六小类,每一类又有不同的产品。在传统的相关部门及大型企业的采购中,大到集团公司,小到部门,都可能需要针对单个产品进行单独招标,难以满足真正的安全需求。同时,安全厂商需要不断跑马圈地,形成大量销售费用并占用大量人力。而由于分散招标,很难形成各种网安产品的立体联动防御和大数据分析,网安公司也很难提供有效的整体安全服务。 过去传统的安全企业通常以一次性交付产品的形式为客户提供安全防护,而随着资产数量的逐渐增加、系统脆弱性的进一步暴露以及攻击目的复杂化,传统产品交付模式已经不足以面对客户与日俱增的安全需求。一次性交付的产品不对防护效果作任何承诺,而只对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提出要求,对于实际的防护和应用,以及后续的持续运营并不负直接责任。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网络安全业务模式将面临重大变化:首先,主动式防御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运维商打通部署的各种产品,分析各种采集的数据,而在目前的产品招标模式下,这些还无法实现;其次,下游私有云化趋势明显,IT系统的变迁安全同样需要服务化;最后,政策导向上原来强调合规需求,而随着首席安全官的设立,安全变为重要任务,这将使客户的安全需求升级。因此,后续的运营维护成为了重中之重,目前行业发展正在从产品模式向运维模式过渡。 根据IDC的统计,2011年到2015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从14.7亿美元增长到2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4%。到2018年,国内信息安全市场总体规模有望达到37.13亿美元。随着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中国企业在网络安全市场方面的机会也将进一步扩大。 信息安全产品可细分为硬件、软件以及服务三类:安全硬件产品分为安全认证与安全应用;安全软件包括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安全与脆弱性管理、安全内容与威胁管理等;安全服务包括咨询、实施、维护和培训等服务。在当前信息安全产品市场中,信息安全硬件的规模占51.3%,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 根据赛迪智库发布的《2015-2016中国网络信息安全市场研究年度报告》,目前网络安全的产品线众多,在多个子行业中,占比最高的是防火墙/VPN,占比22.2%;其次是安全服务,占比11.20%;随后是加密/身份认证,占比9.5%。根据IDC数据,从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看,启明星辰的产品序列布局最为完整,同时各个领域的市占率均在前三位。而从国内的综合市场份额看,虽然启明星辰位列第一,但其占比也仅为8.4%,天融信紧随其后,占比为6.8%,其他各类小厂商总占比达到69.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由于产品分类众多,造成了采购的分散,因此目前市场的竞争格局仍较为分散,龙头不到10%的市占率意味着行业集中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多重因素叠加网安行业走向集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