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之光这样照“靓”生活(图)(2)
时间:2022-11-17 14: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插件 点击:次
一位中年男记者忐忑不安地去体验,结果显示有中度风险。他忍不住感叹:“我确实忘性越来越大!有时候3分钟前放的东西就想不起来放哪里了。该上心啦!” 工作篇 能听话的智能头盔 外卖小哥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在大街小巷传递着千家万户的日常所需。可是很多小哥因为赶时间一边骑车一边看手机,带来不少交通安全隐患,逐渐成为行业痛点。 展厅里,一款被很多外卖小哥“种草”的智能头盔颇为吸睛。乍看之下,它们与普通的头盔并无区别,但安全性能却大大提高了。 一位参观者忍不住试戴体验。一旁的展位负责人解释:“大家看到我手机上已经有订单了,现在唤起头盔上的语音助手,就可以直接拨出订单客户电话。骑手不用再手机操作,从而降低安全隐患。” 该款智能头盔主打语音交互,基于阿里巴巴达摩院的语音识别底层能力,骑手能够通过头盔完成语音接单、确认到店、异常报备、导航到订单位置等操作。 饿了么装备运营专家陈培明还补充说,头盔内置独立的算法和芯片,一旦识别到骑手发生剧烈的碰撞,会触发SOS模式,如果10秒内没有响应,将向紧急联系人发送骑手位置坐标短信。 据介绍,这款智能头盔目前已经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试点发放,计划覆盖十万骑手。 工业AR眼镜让专家可遥控一线操作 爱普生的展厅聚集了不少该企业的“老朋友”。听说这家世界名企已经是“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常客了,其每次带来的都是AR眼镜,但每年都有新变化。这次占据其展台“C位”的,是最新的工业AR眼镜。 工作人员介绍,这款眼镜不仅防尘防水防抗击经久耐用,还可接入热力分析、振动诊断、内窥镜、模拟采集等多种工业传感器。工人戴上它可以在不同工业环境下进行故障排查和巡检,并将眼前的图像上传,接受远程指导。 比如在巡检时,使用者佩戴眼镜后,无需再去翻阅电子手册,设备可将工业设备图像直接呈现至其眼前。再如,工人在工厂遇到设备故障的突发情况,其佩戴的智能眼镜可连接手机等智能计算终端,远程专家不用出差,居家也能指示操作,第一时间解决现场难题。 健康篇 外骨骼机器人帮您搬运和奔走 搬运工、脑卒中患者,一定会对一款外骨骼机器人感兴趣。 在中国电科展台前,体验外骨骼机器人的观众着实不少。有位中年女士穿戴之后,奔跑、弯腰“感觉有一股神力相助,顿时轻松了很多”。 工作人员说,这个白虹2.0髋关节助力外骨骼机器人,是通过人体步态特征识别与预测、人工智能、多传感器融合而成的,另外还有与人体相融柔顺控制技术的加持。 该机器人对工业操作人群和康养康复人员很友好,比如在脑卒中、关节受损等患者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时,可帮助他们重新走路,或者帮助搬运工人轻松搬运货物。当然了,普通人在爬山、运动的时候,有它相助,也会轻松惬意很多。 冬奥智能床“一键入眠”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和冰墩墩、机器人餐厅等一起走红的智能床,也在本次博览会上亮相了。 据说,中国运动员武大靖、美国运动员萨莫·布里彻等,在冬奥会后还购买了这款床,并在社交媒体上“种草”推荐。 当下,很多人或多或少存在入睡难的问题,这种智能床通过“一键入眠”可实现15分钟三段式助眠哄睡。其最特别之处是,床位可进入“零重力”模式,床体则会进行背部按摩和摇摆放松,帮人缓解肌肉紧张。 据介绍, 智能床还可以灵敏捕捉、采集睡眠者的睡眠数据,包括心率、呼吸率、打鼾、体动等,据此分析预测健康趋势,并在发生异常时(如呼吸暂停)主动开启干预。 记者在现场听到几位观众热议:这款床可能会缓解疲劳帮助入睡,但能否“一键入眠”那可要画个问号了。 出行篇 “聪明的车”技术堪比老司机 动动手指,就能在街头乘坐无人驾驶车,这一幕在乌镇实现了。乌镇街头,时不时有无人驾驶车驶过,在白墙灰瓦之间甚是醒目。今年3月,百度发布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正式落地这座江南水乡,面向公众提供自动驾驶出行展示服务。 此次“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展出的无人驾驶车,是百度和一汽联手打造的中国首批量产L4级(高度自动驾驶级)自动驾驶乘用车。车辆顶端搭载一个主激光雷达,相当于车辆的眼睛,能采集车身周围的数据,其有效探测距离可达240米。车辆搜集到的数据,都会汇集到后备厢的车载计算中心。那里是车辆的“汽车大脑”,由它来对车辆的行驶进行决策。 驾驶过程中,无人驾驶车能自动识别红绿灯、交通线、交通标识等,并根据实时路况,稳步调整车速……娴熟的驾驶技术堪比老司机。 据介绍,目前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已覆盖乌镇镇区。 移动式充电桩“随叫随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