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在我心里装摄像头吗(是谁在你身上安了
时间:2022-11-17 01: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插件 点击:次
↑↑↑ 为您讲述精彩普法内容的“上海高院”头条号 刚和朋友聊起某款商品,打开购物App后,首页随即出现同类产品的广告推送;和家人商量打算去某地度假,旅游App马上“奉上”该地最佳旅游攻略…… 这些投其所好的精准推送,你或许会乐在其中。 但刚买了车,就有各种车险推销;刚买了房,就有装修公司来电;甚至刚报名参加法考,下一秒就收到兜售真题的短信…… 这些如影随形的橡皮广告甩也甩不掉,肯定会气到你原地爆炸。 这些广告推送,精准到仿佛有人在你身上安了“摄像头”。 你不禁会问: 是谁出卖了你的个人信息? 是谁利用了你的个人信息? 在数据世界里, 我们又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作为一名法律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犯罪分子有一千种方式获取你的个人信息,然后在暗网兜售转卖,或注册黑账号刷单刷量、或实施精准诈骗…… (注:为保护个人隐私,以下涉案人员均系化名) 01 一个人的常用密码不会超过三个 账户是数字时代的代表,也是每个人参与网络社区活动的身份证。每个账户的背后都是一扇门,犯罪分子只要窃取了一个密码,就可以得到开启每一扇门的钥匙。 在戴上冰冷手铐之前,查理斯还是一名软件工程师,有着自己的公司和团队,可谓青年有为。 公司主要业务是为电商做产品推广、给微商增粉引流。为获取更高收益,他每天都在钻研各种刷粉技术,包括寻找价钱便宜的僵尸号以及具有盗号功能的软件。 一个偶然的机会,查里斯在国外某论坛上发现某账号测试软件具有“撞库”攻击功能。 所谓撞库,就是以人们此前被盗各类账户信息建立字典表,尝试批量登录其他网页、APP后,就能得到正确的用户名与密码。 “头脑灵活”的他觉得自己发现了生财之道,立马对测试软件进行改装升级,大大提升了运行稳定性和撞库成功率。 为快速将产品变现,他带领团队成员建立了若干个“某某科技”QQ群,亲自担任群主并负责技术指导,在QQ群内销售“撞库”软件和各类账号密码。 随着群成员的日益增多,“某某科技”QQ群逐渐成为撞库黑科技和各类账号密码的地下交易市场,也成功吸引了网警的注意。在严密的网络监控下,仅仅两个月,查理斯的“摇钱树”就被网警一锅端了。 经鉴定,查理斯及其团队利用撞库软件非法获取个人账户信息900余万条。 微信、微博、QQ、支付宝、各大购物网站、各家短视频平台、各个视频网站、各个游戏,你有多少账户可能连自己都数不过来,而这些账户的密码难道都不一样? 社会工程学认为,一个人一般在成长阶段设置的密码不会超过三种。实际上,大多数人或许出于懒惰,或许为方便记忆,都只会用一两种相同的密码。 而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人们会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注册账号的习惯,才会购买你已经泄露的个人信息数据,利用“撞库”软件获取你更多的有效账户和密码。 所以,拜托你勤快点,多设置几组强壮的密码来有效阻止类似于字典攻击和暴力攻击,至少要有大小写字母、数字和通配符等。 也请你再谨慎些,不要把密码保存在网络中,可以写在记事本里,毕竟好记性真不如烂笔头。 02 你的轻信正好遇上TA的贪婪 安装手机APP或使用微信小程序时,经常会遇到微信授权或者APP索要权限,会分情况读取用户通讯录、手机识别码、调用摄像头、麦克风等。当你在屏幕前轻轻点击“确认”或“同意”时,它在后台就可能窃取了你的“全部”信息。 秋雅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天生丽质的她是校礼仪队的一员。 某日,礼仪队的微信群里发出了一条链接“用数据说话,你敢不敢来与我进行颜值PK”。出于好奇,姐妹们都点击链接下载了这款免费的颜值检测软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