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分钟有一家企业遭网络勒索(3)
时间:2022-11-14 11:4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插件 点击:次
当前,勒索软件已经成为全球挑战。美国金融犯罪执法局表示,2021年共收到1489份与勒索软件相关的档案,涉案金额将近1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88%。 刘思宇引用本公司的研究数据表示,“在加密货币市场的刺激下,勒索软件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无论是勒索事件数量还是勒索病毒的变种数量,都呈现着高速增长和爆发的状态,2021年以来几乎每1分钟就有一家企业受到勒索病毒的侵害。” 对于国内勒索软件攻击频率,李柏松介绍,每月都能从多个渠道发现到数以百计的事件,不同性质的企业应对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国内个人和中小企业用户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是自认倒霉,重新安装系统。此外,由国企运营的信息基础设施即便遇到攻击也拒绝缴纳赎金。加之中国一直深入参与网络空间治理,一些勒索组织认为攻击中国的目标不仅获益有限而且引火烧身。但也有少数机构遇到勒索攻击后,选择了妥协。” 不仅如此,随着行业和技术的发展,勒索攻击在攻击手法、勒索目标、勒索方式乃至于商业模式上都在持续变化。李柏松介绍,当前勒索攻击已经从最初个体攻击者“一条龙”完成勒索软件编写、传播投放、收取赎金的个体户模式,演化成一套分工体系。“一些勒索网络犯罪组织,甚至提出‘勒索即服务’的理念,构建了将勒索工具编写改造、定向攻击、赎金收取、数据售卖等协同机制,构造了勒索犯罪基础设施,犯罪团伙会租用这种基础设施定制勒索软件,向目标机构进行攻击投放。甚至在高利润的诱惑下,勒索已经不是简单的远程攻击模式,甚至出现了所谓的里应外合,买通内鬼投放病毒等一些情况,有一种防不胜防的趋势。”攻击者得手后,再借助这套“基础设施”,利用虚拟货币的转账体系来实现服务分账。 如何对勒索攻击进行防御是一个难题。李柏松建议,防御定向勒索攻击,不是装一套杀毒软件、保证升级病毒库就能应对,需要构建一套动态综合的防御能力。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勒索攻击目标主要是针对主机系统展开的,主机层面的防护能力还是防护勒索攻击的基石能力。 刘思宇则表示,勒索攻击本身就是一场攻防之间的猫鼠游戏,防守方很难做到不被攻击,但是只要在攻防对抗期间及时做好响应处置,减少暴露面、提高攻击门槛,就能最大程度降低攻击带来的影响。 11月初,美国协同其他36个国家在白宫举行了第二届国际勒索软件倡议(CRI)峰会。该峰会由白宫发起,旨在打击以企业或政府电脑系统为攻击目标的恶意软件。 李柏松介绍,勒索攻击的犯罪活动通常具有跨国攻击属性,其获利通道通过虚拟货币结算,比较难以追踪和追溯,因此打击勒索犯罪仅凭一国之力,往往都很难进行。 因此,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事外,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刘思宇称,“为了更有效应对勒索犯罪挑战,政府部门应引导关键基础设施运营方进行有效的勒索防御能力建设,并增强勒索防范意识。在国际层面,各国应就打击国际化网络犯罪增强互信,加强应急响应协作和信息共享。” 李柏松补充,“勒索攻击是一个国际合作和治理问题,但美方强行推动单边主义和阵营化,长期攻击监听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破坏了网络安全国际协同基本信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