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记者卧底“网课入侵”群 网课爆破污秽不堪涉嫌违法犯罪(2)

  小王回忆说,一次弟弟在网上上数学课,课堂上突然传来很大的音乐声,满屏的“滚”字,老师不堪其扰最终关闭了课堂。看到弟弟有些幸灾乐祸,她留了个心眼,发现弟弟加入了“网课入侵”群。

  “弟弟是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认识了这个群的成员,弟弟不想上课,于是发了自己网课的会议号和时间,还加入了‘爆破群’。为了扩充‘爆破手’,这个群长期招人,为了防‘内鬼’,申请加群还要先联系审核员。”小王说。

  针对“网课入侵”的恶行,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取防范措施,除了要求老师及时更换网络会议号和开启等候室、要求学生实名进入会议并开启摄像头等预防手段,有的学校也在通过更换线上教学平台、直播课转录播课、聊天群内授课等方式防范“网课入侵”。

  但很多时候效果并不明显。

  “如果是技术问题,反而是好解决的。这些视频会议平台会有防密码枚举‘爆破’的风控,问题在于有知情人把视频会议时间、会议号发给所谓的‘接单团队’。”一位网络安全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网课爆破”的成因较为复杂,有些是学生反感上网课,自己或者邀请“爆破手”来捣乱,实现把网课搞黄的目的;也有些是学生之间有矛盾,通过这种方式公开报复;还有些就是纯粹的恶作剧。

  那么,“网课爆破”是否属于网络暴力呢?

  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怀胜说,网络暴力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就是会对某一个人的合法权利造成非常现实和直接的危害。由此可见,“网课爆破”就是一种网络暴力。

  群里分享爆破战果

  成员未成年人居多

  为深入了解“网课爆破”的运作手法,记者近日加入了一个有178人的“网课入侵”群看到,群成员以“00后”居多,男性占比超七成,群公告显示“本群会定时清理不活跃成员”。记者进群后的3分钟内,群里就连续更新了5条网络会议号,传来了两条“爆破成功”的消息。

  从早到晚,群里的消息一直未断,不是上传网络会议号、班级号,就是用图片或视频分享自己的“战果”,讨论下一场入侵应该用什么昵称、耍什么把戏,以及怎么捉弄老师与同学。

  有人问“怎么放黄片”,立刻有人上传方法;有人说上一场“爆破”中发了砍头视频,随即有人回应“我想要”。还有人担心网课老师会报警,群成员则宽慰“警察不管”“未满14岁就说说你”。

  在针对一节初三语文课的“爆破行动”中,共有16人参加。进入网络课堂时,老师正在上课,“爆破手”们急不可耐地展开了破坏——

  拿蓝色画笔刷满共享屏幕,用各种颜色的笔乱涂乱画,笔迹完全覆盖了PPT;公共聊天区里充斥着污言秽语,有人甚至打出一位学生的名字进行侮辱;播放低俗的音乐,有“爆破手”突然开麦并大声唱歌,并辱骂老师。

  面对突如其来的捣乱,老师问了几遍“你们是哪个班的学生”,并呵斥“立刻离开会议室”,但捣乱者置若罔闻,聒噪的笑声、叫声淹没了老师维持秩序的声音。

  其间,有学生开麦提醒老师“开全员禁言”“把他们踢出会议”,但老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捣乱行为有些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场面混乱不堪。闹了七八分钟,“爆破手”们扬长而去。

  回到“网课入侵”群,“爆破手”们意犹未尽,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此次“爆破”行动的全面胜利,洋洋得意地和群成员分享“战况”,称“别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还能冷静开个禁言,她连全员禁言都不会,急得都快哭了”,扬言“下次再遇到她,给她电脑整废了”。

  整治“网课爆破”现象

  相关社交群被查封

  破坏教学秩序,侮辱老师人格,很多人不禁要问:“网课爆破”是否涉嫌违法犯罪?

  在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翁小平看来,“网课爆破”涉嫌多种违法犯罪:对老师进行侮辱、诽谤,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采取“网暴”行为恶意干扰网络课堂秩序,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传播淫秽色情视频的,则可能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传播暴恐内容视频的,则可能涉嫌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