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羊毛”不成反中“一身毒”
时间:2022-10-02 10:0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插件 点击:次
近日,邗江区人民检察院对一起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犯罪的案件提起公诉。该案中,被告人屈某自行编写木马程序,通过某二手交易平台出售给他人,购买木马程序的买家们在屈某协助下,将木马程序与其它软件相捆绑,一旦有人下载了这些携带木马的软件,其电脑就将完全暴露在木马程序买家的视野里,不仅是屏幕内容、文件信息,甚至连键盘录入也能被监控。 现实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栗某是个“薅羊毛”的老手了,一般来说,他会通过在网购平台做任务获取大额优惠券,利用这些优惠券购买电话卡或其它日用品,之后,再去其它平台将这些物品变卖,直接变现。 2021年12月,因为现有账号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他决定将“业务”扩展一下,便想到,是不是可以通过远程控制他人的电脑,获取他人的平台账号,来多“薅羊毛”呢? 就这样,栗某在网络上搜索卖远程控制软件的人。“你这个软件能有什么用?”对方回答:“全程控制他人的电脑,不仅可以查看屏幕,也可以下载电脑里的文件。”栗某觉得这个软件基本符合自己的要求,便花500元购买了这个木马程序。 之后,根据栗某的要求,卖家将木马程序与多个“薅羊毛”必备的软件相捆绑,如此一来,只要有人下载了这些软件,栗某就有可能远程控制他人的电脑。栗某将携带木马病毒的软件发到多个微信群中,很快不断有用户下载软件,并被木马病毒入侵。 因为栗某捆绑的大多是用来“薅羊毛”的软件,所以下载软件的人,也基本上是用这个软件批量在某网购平台下单,并获取优惠券。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已经被栗某看在眼里,而他们键盘敲入的那些账号密码以及电脑中存储的文件,都成为了栗某的囊中之物。 尝到甜头的栗某一发不可收拾,累计非法操控他人计算机系统超过200台,通过上述方式“薅羊毛”近2万元。 被“00后”操控的“黑客帝国” 向栗某售卖木马病毒的屈某是个“00后”,此前,因为兴趣爱好加入了一个讨论电脑技术的QQ群,经常见到有人出售木马程序,便好奇地到二手交易平台搜索,发现在售的木马程序不少。屈某想到这是一个发财的路子,于是自己也下载了一个木马程序的源代码,并自行编写制作了一个木马程序,将该木马程序与其它软件进行捆绑,一旦“感染“他人电脑,便可以实现屏幕监控、视频查看、语音监听、键盘记录、文件管理、主机管理等功能。 屈某开始在二手交易平台售卖自己的木马病毒,累计向20多人出售,获利1万多元。 从屈某处购买了木马程序的人,大多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绑定不同的软件,供他人下载。 因为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网盘文件异常,网盘平台遂向公安机关报案,至此,屈某、栗某等人通过提供绑定木马程序的软件并远程控制他人电脑的犯罪行为曝光,公安机关将屈某、栗某等4人捉拿归案。 犯罪行为曝光4人同堂领刑 法院审理后认为,屈某向他人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被告人栗某等人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事实非法控制,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综合个人情节,屈某判处有期徒刑1年5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栗某等三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10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至有期徒刑3年2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不等的刑罚。 该案承办检察官提醒广大市民,在上网时一定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更为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些违法违规的木马病毒有可乘之机,“不要通过非官方平台、非正规渠道下载软件,小心被病毒‘缠身’,遭受损失。” 通讯员 李婷 记者 林倩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