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土地开发总公司发挥政府储备地公共属性 保障民生基础设施建设
时间:2022-09-24 06:2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插件 点击:次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本报记者王火炎航拍器摄) 紧邻地铁1号线集美学村站的集美学村储备地临时停车场近日正式开放。 进行绿化改造景观提升后,天泉山庄南侧储备地呈现出新面貌。 新店地铁社区一期项目使用储备土地,目前已动工建设。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袁舒琪 通讯员 许晓旋 图/市土地开发总公司提供(除署名外))近日,地铁1号线的开通,拉开了厦门地铁时代的大幕,环东海域医院正式动工开建,成为推动岛外功能提升的重要公共配套,我市首宗营利性养老设施用地公开挂牌出让,未来将建成五星级标准的高端养老服务机构,为我市社会养老事业提供有力的保障……一宗宗民生项目的背后,离不开我市政府储备地的身影。 党的19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而在厦门,这一理念正持续被践行着——瞄准民生社会事业的薄弱环节,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动建,一件件民生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市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市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也都先后将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作为全市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在市国土房产局的指导下,市土地开发总公司(下简称市土总)延续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民生的理念,多措并举,积极为民生事业补短板提供土地要素保障,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全力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保障轨道建设 提供现成储备地 随着我市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加大,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成为市土总的重点工作。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寸土寸金,土地收储工作也越来越困难。每一块土地的整理,都需要国土、规划、财政、各区政府等多方面的协作和付出。尤其是岛内中心城区的土地,每一块用地的收储,都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和多回合的沟通、谈判,这些历经千辛万苦收储回来的用地,如果推向土地市场,无疑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城市的发展,要算经济账,更要考虑民生。”市土总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市土总加大统筹力度,大力推进土地收储工作,确保每年土地收储入库量维持在稳定水平,正是有足够的土地储备,一旦重点项目、民生项目需要,就能立即形成有效供应。保障轨道交通建设的用地需求,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但若通过传统的“农转用”、土地征收方式取得的土地,不仅流程多、时间跨度大,难以确保项目按时动建。为了保障地铁建设的时间进度要求,市土总提供了大量现成的政府储备地配合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此外,针对轨道交通用地种类多而零散的特点,市土总主动对接轨道集团,落实用地范围和用途,及时办理土地的交接手续,有些地块甚至在与用地单位现场勘察后当即就办理了移交手续,有力地支持了轨道交通建设工作。 数据显示,自2013年6月以来,市土总共提供10宗、22公顷用地作为轨道1号线道路及站点建设用地。14宗、110公顷用地作为轨道2-4号线道路及站点建设用地。还提供了33宗18公顷储备地作为轨道交通沿线的临时疏解用地、施工周转场地。 坚持让地于民 服务各类民生项目 坚持以民生为重,中心城区土地“让地于民”。事实上,我市的储备地远不只用于保障地铁站点用地,在医院、学校、社区活动中心、保障性住房等各类民生项目中,也屡屡见到储备地的身影。舍得拿出好地块,建设重大民生工程。关注我市保障房建设的市民一定知道,去年我市保障房建设有一项里程碑式的创新举措——保障房地铁社区的推出及开建。然而很少人知道,这些项目从规划图迅速变为现实,离不开土地要素保障的有力助推。全市首个开工的保障房地铁社区——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项目,仅用9天时间,市土总就高效完成了从接到用地申请到核实用地范围、调查场平状况、签订协议、出具净地证明、办理土地交接等全部划拨手续,而当年用地的征收工作足足用了1年的时间——正是有了储备地坚实有力的保障,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在开始规划选址的两个多月后于2017年5月迅速落地开工建设,创造了一项新的“厦门速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