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告认为美应在量子领域继续投入以保优势
时间:2018-12-09 13:5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新华社华盛顿12月7日电(记者 周舟)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近日发布报告认为,能够轻松破解当前主流加密算法的量子计算机未来10年内都不太可能出现,但美国若想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保持全球领先,还应在该领域继续投入。 近年来,各国争相向“量子霸权”发起挑战。业界认为,若能有效操纵50个左右的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就能超过传统计算机,实现“量子霸权”。 然而,这份名为《量子计算:进展与前景》的报告提出,鉴于量子计算当前的状态和仍需应对的巨大挑战,未来10年内“极不可能”出现能够威胁“公钥加密”的量子计算机,而“公钥加密”是当今大多数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的基础。 尽管如此,报告仍强调未雨绸缪,提出美国应尽快开发和部署能够抵御量子计算机攻击的算法。 报告还提出,虽然通用的量子计算机可能对密码学产生较大不利影响,但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然推动了物理学进步,且有望大大加快某些应用的计算速度,支持相关研究极具战略价值。 “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的进展令人瞩目,”撰写报告的专家委员会主席马克·霍罗威茨说,“委员会没有看到原则上不能构建大型功能性量子计算机的根本原因”。 报告指出,发展量子计算仍面临量子系统纠错难、无法快速将大量经典数据转换为量子态等诸多挑战,因此很难预测何时会诞生实用型量子计算机。不过,量子计算研究对国家安全具有明显影响,全球很多国家重视发展量子信息科技,美国若想保持领先优势,就应持续支持该领域发展。 有媒体认为,这份由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资助的报告可能将推动美国“国家量子计划法案”的通过,该计划旨在加速量子计算研发,目前正待国会批准。
标签: 责任编辑:王贵溪
相关新闻 院士:中国天眼FAST领先优势10年后将被取代【环球网军事报道】5月2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5位中科院院士分别作了学术报告,其中潘建伟、武向平、谭铁牛三位院士分别就量子通信、射电望远镜、人工智能等中国正在持续发力并在国际上日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重大科研方向进行了权威解析。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潘... 上海科学家制备出中国首个光量子计算芯片图示芯片中的二十组光子阵列里,每组都包含了2401根波导。 上海交大供图。 中新网上海5月14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交通大学14日披露,该校物理与天文学院金贤敏研究团队制备出世界最大规模的三维集成光量子芯片,并演示了首个真正空间二维的随机行走量子计算;同时这也是中国首个光量... 二维空间量子行走首次实现科技日报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刘霞)据最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报道,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于近日实现了大规模三维集成光量子芯片,并演示了首个真正空间二维的随机行走量子计算。最新进展对于推进模拟量子计算的发展、实现“量子霸权”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关于通用量子计算机的新闻屡见于报端,IBM、谷歌、英特尔等公司争相宣布实现了更高的量子比... 肉眼可见的量子纠缠首次实现科技日报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刘霞)两个科研团队在2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分别让仅为蜘蛛丝直径几倍的成对振动铝片、宽度可伸缩硅制梁发生了纠缠,将量子纠缠扩展到肉眼可见的领域,且纠缠时间更长,向构建量子互联网又迈出了一步。 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的一个特性,指两个物体的属性相互交织,测量其中一个属性会立即揭示另一个的状态,即便两者... 用途多、安全性高 量子技术将在哪些领域大显身手量子技术将在哪些领域大显身手 本报记者 刘 霞 量子信息科学(QIS)基于独特的量子现象,如叠加、纠缠、压缩等,以经典理论无法实现的方式来获取和处理信息,技术应用包括量子传感与计量、量子通信、量子模拟及量子计算等方面,它将在传感与测量、通信、仿真、高性能计算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有望在物理、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等基础科学领域带来突破,未来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今天中雪 请注意出行安全
- 下一篇:回归教育 传播文化 让古老书院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