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上网泄露个人信息?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来袭
时间:2018-05-02 17:3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怎么防范个人信息在网络上泄露 如何分辨网络诈骗 …… 上网已成为 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有正确的网络安全认知很重要 速读下文,GET这些网络安全知识吧 “我手机上经常收到一些陌生信息,说我的银行账户不安全,让我转钱,你们帮我看看是真的吗?”近期正值网络安全宣传周,重庆市公安局在江北观音桥步行街开展了主题宣传活动。现场,一名白发苍苍老人拿着手机向民警请教。幸运的是,在民警的提醒下,老人没有上当受骗。 活动现场,民警通过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教育资料、摆放宣传展板、播放网络安全微视频等多种形式,宣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揭露网络违法犯罪伎俩、传授防范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方法。 警方今年侦破涉网违法2000多起 为市民梳理防范提醒 据了解,今年以来,重庆警方重拳出击,已侦破市内涉网违法犯罪案件20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2300多人。同时,网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网络安全执法检查工作,组织3000余家单位开展网络安全自查,对1000多家单位开展现场检查,对3600余个重点网站和系统开展远程技术检测,整改各类安全隐患漏洞16000多个,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隐患告知书、检查反馈意见书800余份,约谈、行政处罚单位近百家。 假冒热点 蹭网节省流量费,目前家用无线宽带路由器非常普及。受无线信号传输距离限制,商业机构通常使用多个接入点提供区域信号覆盖。 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块无线网卡,一套网络包分析软件,一根天线就可以伪造一个WiFi网络,成本非常低,技术要求也不高,攻击者较容易利用人们节省流量费的心理,架设假冒的WiFi热点,对受害人进行窃取数据,注入恶意软件、下载有害内容等侵害,IC、IP、IQ卡都可能会丢失密码。 防范措施 (1)仔细辨认真伪:向公共场合Wi-Fi提供方确认热点名称和密码;无需密码就可以访问的Wi-Fi密码风险较高,尽量不要使用。 (2)避开敏感业务:不要使用公共Wi-Fi进行购物、网上银行转账等操作,避免登录账户和输入个人敏感信息。 (3)关闭Wi-Fi自动连接。 (4)注意安全加固:为Wi-Fi路由器设置强口令以及开启WPA2是最有效的Wi-Fi安全设置。 (5)运行安全扫描:安装安全软件。 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 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随手乱丢快递单、网上星座性格测试、分享送流量、抢红包输入个人信息、微博发帖、朋友圈分享旅行信息、晒图、允许陌生人查看社交网络个人档案、陌生人查看朋友圈图片、机构数据泄露。 防范措施 (1) 快递单要完全撕碎,或者涂抹掉个人信息后再丢弃。 (2) 不要随意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 (3) 非官方产品或值得信任的业务活动,不要随意分享。 (4) 凡是要求输入个人信息领取的都是假红包,不要轻信。 (5) 拍照时关闭GPS,谨慎发布图片属性中的位置相关信息以及截屏图。 (6) 社交网络要设置访问规则,限制访问范围。 钓鱼网站 钓鱼网站是一种网络欺诈行为,指不法分子仿冒真实网站地址以及页面内容,或者利用真实网站漏洞在某些网页中插入危险代码,以此来窃取用户银行或信用卡账号、密码等私人资料。 不法分子常以“公司周年庆”、“幸运观众”、低价机票、电话充值、征婚交友为名,诱骗用户填写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信息,或者模仿支付宝、网上银行等网站,窃取用户的账号及密码等信息。 防范措施 (1)察言观色:留意网站配色、内容、链接等细微之处。但对于攻击者完整克隆网站的钓鱼方式无法适用。 (2)注意提示:已经被举报加入黑名单的网站,安全浏览器会提示“危险网站”。 (3)安全标志:支付相关的网站一般以https开头,在网络地址栏会有彩色图标或锁头,可点击查看网站被权威机构认证的信息。 (4)学会悬停:不要盲目相信搜索引擎的推荐,不乱点击邮件、微信、微博、短信中的网址,尤其是短网址。 (5)细辨网址。 恶意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