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安全预防措施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安全策略与实施(2)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各部门将所负责的业务电子化、流程化,建设了各类业务信息系统。不同业务系统之间没有数据交互接口、数据标准不一致,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师生需要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上进行重复登记信息,这会产生数据不一致问题。不同业务系统间采用传统的数据交互,人工进行导出再导入,这增加了敏感信息大量泄漏的风险。

  为了打通数据孤岛,学校在实施了统一认证平台、信息门户系统等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颁布了《华南理工大学业务信息标准》,建设了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实现机构、人事、科研、教学等基础数据的共享推送,加强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消除数字孤岛,减少部门间传统的交互方式造成的数据泄露和数据不一致,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数据的共享和使用,为全校师生提供大数据智慧校园服务,启动大数据智慧校园分析平台项目。项目基于学校已有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和现有的信息系统业务数据,为各业务系统提供数据集成、数据共享服务,提供数据质量监控管理服务,为广大师生、业务部门提供数据查询统计、报表输出等数据服务,基于大数据技术为决策部门和人员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

  信息系统安全

  长期以来,学校业务信息系统开发注重功能实现,系统安全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为规范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建立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同步机制,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和信息服务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由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学校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管理办法》贯穿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对系统立项、建设、验收、使用四个阶段均提出了相应的安全要求。

  在立项阶段,建设单位确保信息化项目符合有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规定,包括与该安全等级相对应的安全管理与技术设施要求,并编列相应的安全经费。建设单位须在合同签订前,完成等保专家评审,报主管部门审批后,到省公安厅办理等保备案手续。系统建设完成后,建设单位要完成功能测试、压力测试,并出具最终的系统功能测试报告、安全评估报告等文档,才能进入初验和试运行环节。建设单位须在系统上线试运行一年内完成等保终验备案;对于一年之内没有完成等保终验备案的项目,学校有权终止其运行。使用阶段定期开展漏洞扫描,一旦发现漏洞要求整改。运维管理安全

  前面提到的三个横向维度安全,都依赖运维管理安全的支撑。为了实现运维管理安全,针对运维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修订规范运维流程、建立运维VPN通道、禁止共享管理账号、完善运维日志管理,确保运维通道稳定畅通,降低运维漏洞风险,提高事件可追溯性;与运维人员签订管理账号授权书和安全责任书,厘清运维管理人员权限范围,加强安全责任意识;与第三方开发、代维公司签订保密协议,强调保密责任;分清开发与运维界线,开发人员在开发测试环境中进行开发和测试,项目完成后部署到运行机,运行机移交数据中心运维人员管理,避免运行系统受到第三方开发人员控制,也避免了运行数据被第三方开发人员泄露;定期组织网络、信息系统应急演练,发现管理、技术、人员漏洞,及时修补漏洞及完善应急响应策略、流程。

  多渠道感知校园安全态势

  信息技术是快速变化和发展的,每天都有安全防护技术被攻克,有新的安全漏洞被发现。维护校园网络安全,需要采取可持续的不断的跟进措施。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完善,华南理工大学总结出“多渠道感知校园安全态势,多途径监督安全整改”的方法。

  多渠道感知校园安全态势就是在校园网出口配置网络安全监测平台,通过实时监测发现攻击流量和存在漏洞的链接,定期开展服务器和Web应用漏洞扫描,关注教育行业漏洞报告平台,接收教育部下发的漏洞通知。通过以上渠道发现漏洞,首先根据漏洞的威胁程度封禁服务端口或直接关停服务器;第二步,通过邮件和正式的纸质函件通知系统负责单位的网络安全负责人,漏洞威胁程度高的甚至抄送系统负责单位的分管校领导;第三步,督促负责单位完成系统整改,以漏洞扫描验证整改成效;第四步,验证完成漏洞整改后才予重新开放服务端口。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基本实现校园网络安全可管可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