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花边资讯娱乐

浙江公安在坚持中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

  “我做过租客也做过房东,打过工也做过老板,我是儿媳也是媳妇也是母亲,镇里工人经历的事情我们以前都经历过,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来自辽宁海城的“平安大姐”徐维丽说,让“娘家人”来管“婆家事”,用“乡音”来解“乡愁”,是他们调解矛盾的不二法门。

  在浙江嘉兴港区,今年这里通过“治保110”机制处理的家庭、邻里、婚恋、商贸纠纷报警没有一起转为刑事案件,没有一起酿成重大矛盾纠纷事件。

  “我们把各村、社区治保主任组织起来,同我们一起出警处置纠纷类警情。”乍浦镇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汪大用说,“治保110”机制发挥了治保主任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把大量的即时性矛盾化解在初始状态,而且让年轻民警跟着老治保主任学群众工作方法;让治保主任跟着公安机关学治安治理,实现“两学习、两促进”。

  通过警务理念新转变、警务手段新突破、警务方式新拓展,一批“枫桥式的基层所队”在浙江各地生根发芽,推动了警务能力的大提升。

  以人民为中心 把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根本标尺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这是浙江公安机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向群众许下的庄严承诺。

  一个统一的网上警务服务平台、一张全覆盖的警务工作站服务网、一支“忠诚、专注、贴心”的民警队伍,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

  “每月至少回一次村、联系一次村干部、沟通一次驻村民警”,这是绍兴市上虞区678名“乡警”的行动指南。这样的基层警务单元模式已覆盖上虞区各乡镇街道,“1名驻村民警+1名乡警+N名乡贤”构成最小警务工作单元,以乡贤、“乡警”特有的亲缘、人缘和地缘优势,就地化解矛盾,成功率达98%以上。

  上虞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民警朱勇标是一名“乡警”。如今,他不仅仅把自己的“返乡”工作停留在化解矛盾纠纷上,为了提升村民的出行安全意识,他向村里提出建设一条“交通安防体验路”、开设“交通安全示范窗”,并由他定期来上安防课,受到村民的欢迎。

  “枫桥经验”一路走来,群众路线始终是力量所系、初心所在。

  ——在诸暨市枫桥镇,派出所服务窗口与镇行政服务中心合署办公,128项业务可以一次办理。家门口警务室里,只要带齐材料,随时可以办理车辆违法行为处理、身份证自助办理、港澳签注等业务。

  ——在嘉兴市嘉善县,依托大数据建成的“智安小区”为210个小区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防护墙。家庭监控系统、烟雾感应器、煤气感应器、水浸检测器……一个个以服务人民为设计理念的科技警务产品,让老百姓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

  ——在绍兴市上虞区,一个背包、几本资料、几张表格,“背包警务”就像把警务室搬到了群众身边,只需一个电话辖区民警就会上门服务,小小背包成为山区群众咨询户籍、户口业务办理的便民小窗口,也成为民警开展法治宣传、收集各类社会信息的阵地。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平安中国”“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党的十九大为推进社会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时代课题。在“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浙江,公安机关正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彰显出强大的实践力量和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