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公安交警大队工作纪实
时间:2018-11-10 02: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巍巍羊头山,汤汤丹河水。在南太行山麓神农炎帝故里,活跃着一支百姓交口称赞的队伍—高平公安交警大队。他们是五十万长平儿女平安出行的守护神,是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的护航者。他们用忠诚、责任与担当谱写了一曲曲人民至上的新时代交响乐。 抓班子 锻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铁警 高平市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南边缘,是晋城市的北大门。207国道穿境而过,全长 30.795公里。县、乡、村道路达 1040.497公里。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发展,车流量大幅度增加,造成巨大的交通压力。高平公安交警大队现有正式干警 56人,协警270 人,平均年龄在45岁,50岁以上的民警26名。面对路多,路窄,弯多、面广的客观地理条件,面对硬件不硬,软件不软,队伍老化,警力不足的历史遗留问题,面对人心散、秩序乱、事故多的现状难题,面对党组织的信任、头上的警徽与肩负的责任,2017年7月新一届大队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要让交警的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立起来,要让全市的交通秩序好起来,要确保“保畅通、保平安、降事故”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必须从源头抓起,正人心,换思想,转作风,强素质。在任职谈话会上,原高平市委书记范兆森曾语重心长地告诫:作为大队长,站位一定要高,只有站位高,才能一览众山小,才能看清交警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也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解决问题。为了摸清问题,找准症结,大队领导班子深入到全市各交警中队和执法站,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基层一线民警的工作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出了队伍管理“好、牢、严、实”四字良方。即:形象要好,管理要牢,执纪要严,服务要实。 与此同时, 紧密结合公安部交管局在全国交警系统部署开展的交警大队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行动提出了“一个班子一座堡垒,一位领导一座灯塔,一名民警一盏信号”,喊响叫亮向我看齐的口号。大队领导班子从自身做起,从根治大队机关工作环境入手,开展了“软懒散”、“稀拉松”、“脏乱差”等多项整治,秉持带兵要狠,爱兵要深的要求,加强队伍管理教育培训。由表及里狠抓队伍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和素质提升工程。以党风带政风,以党建带队建,带动全队形成了转作风、树形象、强素质的良好氛围。大队先后组织中层以上干部赴延安、梁家河、红色革命根据武乡等地参观学习,从思想上接受革命传统再教育。同时,紧紧牵住民警日常集中学习培训教育这个牛鼻子,定期组织开展教育训练,强化警风警纪培训,业务素质培训。坚持每季度进行一次道路交通执法办案培训。采取现场指导、案件评查、案例分析等方法,指导民警总结分析执法办案经验教训,提高执法办案实战能力。坚持每季度一次法律法规和执法办案业务考核,检验民警法律法规熟悉掌握程度和法律知识运用水平,增强民警学法用法和依法办案的意识。通过思想大提升和业务大练兵,全方位提升了全体民警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综合执法能力。 立根基 构建秩序井然的交通安全好环境 水有源,树有本。要在全市构建一个秩序井然风清气正的良好交通安全环境,首要是抓住根本,守住源头。那么,根本是什么?源头在哪里?新一届大队领导班子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明确了要构建良好的交通秩序,根本在治理,源头在教育。 从源头治理,高平公安交警大队重拳出击,一场浩大的专项整治行动,从城乡两地展开。针对全市农村交通秩序混乱状况,集中开展了“大劝导”统一行动,推动各乡镇建立了农村“两站”、“两员”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完善了工作目标和考核办法,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全面加强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高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市道路安全领导小组组长苗晋军同志多次深入乡村调研,对加强农村道路“两站”、“两员”建设工作给予了极大地支持和鼓励,积极协调市财政投入500万员巨资,保证了人员、场地和经费三落实,确保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责任编辑:admin) |